立冬后气温走低,心脏拉响“警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提醒:这几类患者要格外当心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周大亮提醒,气温骤降,心脏病患者需格外警惕,低温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引发心梗、心衰等严重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寒冷天气易诱发感染,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恶化。心律失…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周大亮提醒,气温骤降,心脏病患者需格外警惕,低温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引发心梗、心衰等严重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寒冷天气易诱发感染,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恶化。心律失…
支架原本是用来表示支撑物件的架子,后来,西方人发明了心脏支架,做心脏支架的人越来越多,支架便成为心脏支架的专用词汇。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人说到“支架”,人们就会想到,这是指心脏支架。
有时候,危险不是来自冰冷的天气,而是你手里那口刚咬下去的食物。尤其是到了秋冬,冠心病人更要“管住嘴”。不是吓唬你,这季节本就是心血管问题的高发期,如果吃得不对,问题很容易被“激活”。
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总觉得心跳忽快忽慢,像是胸口藏了个“不定时炸弹”;也有些中老年人,爬几步楼梯就气喘吁吁,心口发紧,却总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但你知道吗?
10月30日上午10点14分,G169次高铁列车驶离天津南站。发车不久,一则紧急广播划破了车厢的宁静:“列车现在广播寻医,有哪位旅客是医务工作者,请速到3号车厢!”
声音不大,但走廊里来往的脚步声,病房里传出的咳嗽声,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好像在那一刻都静止了。
你可能以为,熬夜、失眠不过是睡不好,扛一扛就过去了。可你未必知道,长期睡眠问题可能正悄悄让你的心脏埋下“定时炸弹”。心源性猝死,往往没有预兆,却常常和一个被忽视的健康警告有关:失眠。
“医生,我是不是得一辈子吃这个药?”每天门诊都有患者皱着眉头问我这句。说实话,我理解他们的担忧。吃药怕副作用,不吃又怕病情复发,尤其是像他汀这种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风评更是“一言难尽”。网上有声音说它伤肝、上瘾、越吃越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目前,尉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门诊量达到27777人次,年出院5629人次,年手术量1885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为42.5%,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平均住院日由3年前的8.6天,缩减为6.5天,业务能力持续攀升。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有这样一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他们带着对医学的无限憧憬与敬畏,踏入了住院医师的行列。他们怀揣对医学的赤诚初心与崇高敬畏,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叩响临床医学的大门。为进一步深化基地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引领带动作用,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系列故事
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为积极响应国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号召,进一步提升群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血压防治系列宣传活动。
冠心病,听起来像是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藏在一日三餐、喜怒悲欢里。很多人以为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往往不是那根支架,而是生活中的五个细节。
问题是医院抢救室里,越来越多中年人还没等熬过退休,就被抬进去了。奇怪的是,他们中不少人,体检都挺好。医生倒是摇头,说:不是血管一天堵的,是日子过错了。咱家里的那几样常见东西,真能拖后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院始建于1890年,先后称华美医院、共合医院、齐鲁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00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疾病( CVD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杀手”每年有1750万人死于心管疾病,其中包括了心脏疾病和卒中。为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共享和传播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新资讯,控制全球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延长人类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心脏联盟于1999年设
说明:南京鼓楼医院,全称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该院心血管内科全国排名第15名,前14名排序分别为:阜外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浙大二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成都华西医院、哈医大二院、北大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湘雅医院、北医三院、西京
1914年,广慈医院更名为震旦附属医院,1949年为纪念革命先烈瑞金起义改名为瑞金医院,1966年曾更名为东方红医院,1972年又恢复为瑞金医院,2005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你有没有见过那种看起来“挺健康”的人,走起路来有劲,说话中气十足,结果一查体检报告,胆固醇爆表?反过来,有些人一脸“亚健康”,但血脂四项稳得像老中医的脉象。心内科医生说,很多高胆固醇的线索,其实早就写在了脸上和身体上。别不信,真有“高胆固醇脸”。